close

37829754826_68d29fd0c8_b.jpg - 2017年相簿本門的要旨:善惡皆是幻空,在自性當中本自不二,真妄不二,自離對待;心中還有善惡的對立,這是對於業重初學者不得已的施教,因為仍有善惡的對立,跟佛法的無分別,修一切善無一善可得,斷一切惡無一惡可斷的第一義諦仍相隔

問題:如果要擇善而從,為何不選擇諸佛之善,棄眾生之惡,還為何要念未來佛,把它等同看成是現在過去的正覺的佛一樣的恭敬呢?!

回答:

1.擇善而從—-是不得已而言的因為眾生智慧的力量微薄,無法給他需要長遠走的菩薩道的重任

2.智慧力足夠之人可以即惡而善,即妄而成真

知道惡性本空不為所惑自然不造諸惡;知道善性本空不取著於善相的執相;遠離善惡兩邊的對待,則一切現前善惡苦樂之妄,不為一切妄幻所惑,了知妄也不可得,真也不可得,善惡不二真妄一如,入實相清淨之善

3.若明白善惡不二,真妄一如,則知念未來佛是修常不輕菩薩之行,就可天地一指,萬物馬上眾生都看成是無一不佛,此乃心所顯之土,當下就成淨土

<<勝天王經>>:佛所住處,實無穢土,眾生薄福,而見不淨

<<維摩詰所說經>>:舍利弗見我釋迦國土坑坎丘陵荊棘穢惡,無一清淨,如何說心淨則國土清淨?!勝天王告舍利弗:我見釋迦牟尼佛國土清淨與西方净土無二;佛以一足指一按大地,令舍利弗見如來國土清淨莊嚴!

故知一切善中,達到極致,乃至不見有一惡相果報境界,方為真實無惡可棄,一切清淨端念佛名,是離於善惡對待,以清淨故出於世間,是真善中之善!

4.菩薩心清涼月,遊於畢竟空,眾生心水淨,菩提影現中

念於一佛,諸佛現前;如月映於水面,佛現於眾生心水中影現中,如同

不上升,月不會下降,月光水是清淨這兩種因緣聚合故,虛空之月就現於清水之中

同樣的念佛憶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之理,也是如此

彼佛不來,我身也不往,但因念佛的因緣,如來的寶月之相,現於我等清淨的心水中

今舉法宣法師對於此論此門的白話解釋:

無善可擇無惡可棄門第六

 

問曰:若是擇其善者而從之,為何不選擇諸佛究竟之至善,捨棄眾生迷妄之惡業,卻教人憶念未來的諸佛,而使其等同於過去、現在的無上正覺呢?

 

對曰:

不改變你的問題,自然正好成就我的答覆。

此是何道理呢?擇其善者而從之者,此乃是不得已而說的。

只因為眾生道力輕微,而擔負的業障卻很重,不能在惡境當中而行善,在妄境之中體會其真相,故以擇取善法來開示他。

如果能夠憶念眾生乃是未來之佛,便能合乎於《法華經》常不輕菩薩之行,莊子的天地如同一指,萬物如同一馬,釋迦世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是佛。

此娑婆國土本來常自清淨,不同於舍利弗所見的充滿了土石沙礫,而如同於大梵天王所見釋迦如來的國土充滿了珍寶莊嚴,此乃是擇其善者之究竟也,再也沒有惡法可以捨棄也。

此即是天台智者大師解釋《法華經》時,其所說明的『絕待之妙』,其引證經文云:

 

在眾生的業識當中見到世間的劫數將盡,大火燃燒整個世界之時,我釋迦世尊的國土依然安隱不動,諸天人民常常充滿於其中,並有美妙的七寶園林、堂宇樓閣,以種種的珍寶而莊嚴之。

 

又《勝天王經》中說:

「諸佛所居住之處,其實並無污穢的國土,因為眾生只有淺薄的福德,而見到不清淨的國土。」

實在就是這個原因。梵語的『南無』,唐朝的語言是『歸命』的意思。

梵語的『阿彌陀』,唐朝的語言是『無量壽』的意思。

然而十方三世諸佛,豈只有一尊佛是壽命無量的呢?

如今與你同念於三世阿彌陀佛,一同往生於十方的極樂世界,這又有何不可呢?

而你卻要叫人分別凡聖,如同倒退飛行呢?

若能如此,則燃燒雄烈三昧猛火強燄之時,必定不能停佇任何一絲毫的妄念分別如小蚊蚋;撞擊十念念佛之廣大洪鐘也,亦不排斥於散亂心稱念佛號,此道理也相當明瞭矣。

憶念阿彌陀佛通於十方三世諸佛既然如此,憶念其他諸佛菩薩,不也是如此嗎?

 

問曰:憶念未來佛,即與過去、現在諸佛平等無異者,我願聽聞其義理也。

 

對曰:

《華嚴經》云:「十方一切諸如來,皆有相同平等的如來法身,有同一的清淨心,同一的無礙智慧,十力四無所畏,也是一樣平等無差別。」

《楞伽經》偈頌云:「迦葉佛、拘留孫佛,拘那含牟尼佛即是我釋迦牟尼佛,以此四種功德相等,我常為佛子宣說此義。」

言四種功德相等者,

(一)字號相等,皆同名為佛也。

二)語音相等,諸佛皆具有如迦陵頻伽清淨的梵音聲相。

(三)法平等,諸佛皆得菩提分法、無障礙智慧也。

四、身相平等,諸佛法身之色聲相好,完全沒有差別也。

《大乘起信論》云:「依於真實的方位而產生顛倒轉變,而真實的方向其實並不曾轉變。」

若如是者,悟道者只要悟知於一個正確的方向,則其他的方向自然轉正;

念佛者人只要念於一佛,則諸佛亦皆現前。

經典中所謂的,清淨的水也不曾上升,明月也不曾下降,但是以明月之光與清淨之水的因緣,虛空中潔白明皓的圓月,顯現於清淨的水面之中。

彼阿彌陀佛不來此界,我身亦不前往阿彌陀佛的身邊,以我念佛及佛本願之因緣,如來清淨寶月之妙相,顯現於我現前之心水當中。

就如同經典所說的偈頌曰:「菩薩猶如清涼的明月,遊行於畢竟的空寂之中,眾生心之流水如果能清明寂靜,則菩提智慧便影現於其中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iamei Huang 的頭像
    Chiamei Huang

    chiameiHuang世界

    Chiamei 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